王绣,洛城的一张靓丽名片
作者:尹元君
在中国,画牡丹的数不胜数,但能将写意牡丹画进钓鱼台国宾馆、首都机场贵宾楼元首厅、故宫博物院、朝鲜国的邮票及泰国曼谷大皇宫、韩国、日本国家博物馆的收藏中,恐别无二人。此人就是君子的大学(同系不同专业)的学姐——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,国家一级美术师、河南美协顾问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王绣。
王绣人生的辉煌让母校哈师大艺术系感到骄傲,也让同学们感到骄傲。
记得1968年大学毕业时,王绣远离北方的黑土地去了中州洛阳。许多年后,好像是在《光明日报》我们看到一篇有关她的报道,方知她在写意牡丹上已绽得春风第一枝。西冷五老之一的著名花鸟画家钱大礼这样评价王绣的牡丹绘画:“她的作品以墨衬色,以远衬动,以静衬情,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。她的作品构图饱满、色彩鲜艳,线条流畅,技术娴熟,笔墨清秀。她对于艺术表现的审美倾向,更重要的理念在于她对自然的热爱、强调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,所以在她的作品中读到了阳光、享受到了灿烂,一种对生命的关爱和热情。她是当今最有魅力的女画家。” 瑞典东亚艺术博物馆艺术理论家安娜里娜说:“画家王绣用她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情怀,表达了东方艺术的形神雅致,她将牡丹赋予了人文精神。我喜欢她《国色浓香》那翡翠般迷人的色彩,别致清新,极具现代意识又具有东方之韵。她的艺术气韵长存,柔情永驻。”
近距离感知王绣和她的牡丹画,是她两次约我们去洛阳看牡丹花会。虽然她没有太多的时间陪我们(每年的四月牡丹花会正是她最忙的时候,求画的人多、求教的人多,求见的粉丝多,外国友人前来拜访多,各种有关花会的活动多)。我们只能在她工作、生活的间隙中窥探她、感知她、了解她——
2009年受邀看牡丹花会,在洛阳古玩字画一条街,我们见到一家挨一家的卖牡丹画的画店,提及王绣,店主们无不敬慕有加,一口一个王老师的称呼,在他们看来王老师的牡丹画是可以仰慕但难以企及的一座高峰。王绣不是在艺术的阳春白雪中自我陶醉的画者,她眼睛向下、向外,希望更多的人和她一样在画牡丹中感受生活的美丽,希望中国的牡丹能把芳香和色彩洒向世界。我们看到一群来自广西柳州老年大学的学员随旅游团赏花圆梦,这梦就是能见一眼他们的偶像老师王绣,拿出王绣撰写的《牡丹技法大全》一书让她签名留念、拍照合影。来自湖南株洲的“绣粉团”竟把自己带来的牡丹画习作铺了一地,请她点评。来自东京法正大学的十位客人,2006年曾看过王绣在日本举办的牡丹画展,但当时很遗憾没买到她的牡丹画册。这次是专程拜见,王绣热情地送给他们每人一册签名画册。一位来自韩国的客人拿着王绣在韩国“多宝星”美术馆举办牡丹画展时发的明信片当晋见名片,跨国追寻。见此情此景,让人深感王绣牡丹画的魅力。
今年,我们见到斯洛伐克驻华大使及夫人在洛阳外办副主任的陪同下,亲临王绣画室,热情邀请她到该国举办牡丹画展,让甲天下的洛阳“牡丹”盛开在不拉迪斯拉发。王绣忙里偷闲陪我们去了趟王城公园。她让我们随意去拍照,自己则找一僻静处支起花夹画写生牡丹。也许是洛阳人太熟悉她了,洛阳电视台记者们在赏花的人海中竟发现了她,来个“突袭”现场采访,当晚即上了荧屏。更可喜的是洛阳博物馆今年专门为王绣辟出“王绣牡丹艺术馆”,向观众永久开放。因为牡丹近似樱花,开得热烈但花期短促,有了这艺术馆就能使古都洛阳的牡丹四季怒放如春,以不负天下游客。牡丹对洛阳的重要和王绣在洛阳的份量也由此可见一斑。
此行,我们有幸随王绣去了全国赫赫有名的平乐牡丹村,一睹其风采。村里有200多户人家以画牡丹为产业。这些农民从临摹王绣的牡丹教材开始,在王绣的言传身教中开悟,手中的锄头与画笔进行了奇妙的切换。如今,这里农民画牡丹以蔚成大观。小村的名气引得胡锦涛主席驻足,李长春同志留步,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光顾。更令人惊喜的是平乐村牡丹画已从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孵化出“中国平乐农民牡丹画文化创意产业园",产业园区整体设计在空中看就像一朵绽放的牡丹花,现已是西安美院国画系和河南花鸟画艺委会牡丹花写生基地。这次我们还惊奇地发现,洛阳市不少领导干部的夫人竟也组团拜王绣为师学画牡丹,以提升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品位。今年牡丹花会期间,在隋唐遗址植物园举办的《万只小手画牡丹》活动中,已年过古稀的王绣,作为总顾问在花海和人海中穿梭巡行,为未来的小画家们现场指导作画,和簇拥的小粉丝合影拍照。她播撒的是美丽种子,耕耘的是多彩的希望……
我们深知,牡丹之于王绣已深深地融入其生命的血脉中,正像她在牡丹艺术馆的前言中所述:“每年我都和牡丹在一起,好像陪它匆匆地度过高贵而完美的一生,就这样在牡丹花开花谢的轮回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”。
回沪前,王绣送给我一块牡丹石。石上那绽放的“牡丹”,仿佛隐藏着她生命与精神的密码,让你感知她生命的律动和精神的寄托。友人赠石,剖白自我、蕴含英华、定格美丽,我当永生珍存。
王绣作画当为大腕,做人亦是高品。她没有架子,平和待人,从没有居高临下的锋芒。我们注意到她每次乘车离开博物馆时,总是摇下车窗与门卫挥手道别,当车开进家里小区院时,她也摇下车窗谦和的与门卫微笑致意。做人做到这个份上真让人叹服!
由于提前订了回程机票,我们没有赶上她的《牡丹艺术馆》开幕式。行前,草就一首小诗“国色笔下恣意开,共与窗外闹纷喧,若寻河洛斑斓处,一室丹青揽万千。”瞩她开幕那天让人代写在留言薄上,略表老同学的一点心意吧。后来得知开幕式那天,尽管她很低调,不想惊扰官场,但市里领导几乎全部到位。在他们眼中:王绣就是洛阳的宝啊!
由于我刚练毛笔字,行前拿了王绣一只牡丹画笔,想沾沾她水墨的灵气。画牡丹我是不敢奢望了,但写字怡情尚可。回到上海家中,我用王绣的画笔第一次落墨,随笔写下—— 王绣,洛城的一张靓丽名片!
下一主题:阅尽春色绘天香——读王绣牡丹画有感 | 上一主题:王绣牡丹艺术馆在洛阳博物馆靓丽开馆 |